如何演譯好攝影位置

建立日期: 2012-09-30

文章類型: 攝影技巧

 

大家可曾試過去一個位置拍攝前,做過資料搜集?看到別人的作品,覺得這個位置的拍攝效果良好,滿心歡喜地到達位置拍攝靚相。但親身前往拍攝時,不論影多少次,都無法達到參照相片的效果,然後覺得很失望?

 

遇到這個情況的話,可能是因為運氣欠佳,遇到不可抗力,外在的突發因素影響你的作品。更多的可能是,你對這位置的資料,特點了解不足,或者是你沒注意到該位置的一些細微處,才令到照片未如人意。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,能使你影到更滿意的相片。

 

下面的都是拍攝巴士的技術因素,在這些方面着手,可提昇作品的觀賞度。

 

光影是相片重要的構成部份。想要理想的光源,首先要注意光的角度。最理想的環境是陽光從攝影者背後,直接照射至主體(正光)及陽光柔和,只有不顯著影子的晴天。這時光線充足,光源均稱。太陽位於最高點(頭頂光)及光線充足的陰天,也是比較理想光源,光差不會很大。輕微黑車身或黑車頭(由於陽光單邊照射,造成兩邊車身出現輕微反差),還可以接受。 至於攝影者正對面向陽光(背光)及光線嚴重不足的陰天,則需要大量後期製作。嚴重黑車身或黑車頭的效果則最差(兩邊車身強烈反差)。所以,在適當的時間去合適的攝點,對相片好壞是決定性的事情。 

 

相片的水平對整體觀感也有很大影響。車輛,背景保持適當水平,使相片表現自然。如果因為地形原因,車輛尾部翹起,可以蹲下拍攝,以保持較為美觀的水平形態。

 

背景內包含了什麼東西,其形狀,顏色,位置,  與及相片構圖, 取景的多少,亦是相片是否美觀的重要因素。 選擇一個背景不那麼雜亂的地方,焦點很自然集中在主體上, 或者挑選一個和主體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的地方,則更能顯出相片的內涵。 

 

雖說在同一攝點,肉眼觀看的景物是一致的。但站位及取景可以使一樣的環境,變得完全不一樣。追蹤目標車輛的話,不妨早點到現場,觀察一下車輛的普遍走法,構想一下如何取捨,避開景中雜物,拍攝時應留多少位置,以交代現場環境。背景太少,主體太大,造成壓迫感,也未能描述現場環境;背景太多,主體太小,則雜亂無章,沒有重心,不能交代主體,而且主體也模糊不清。 只有做好景物取捨,恰當安排,才能拍出一張更有凝聚力的照片。相片四周留白也要注意,多花心思。將車輛置中,予人呆版的感覺,盲目偏向一側,也古怪屹突。一般而言,最好能做到天多地少,給人穩重感覺;頭多尾少,能使人看到車輛不斷向前,生生不息的意境。當然,想帶出其他特別效果則另作別論。

 

另外, 主體顏色和背景顏色相合,強化視覺效果,相片便能給人更深刻的印象。同色系搭配,如青配綠, 給人祥和,柔順,悅目的感覺。 類似色相配,如黃橙,則比較活潑。使用對比色,如紅綠,黃紫,黑白,強烈的對比迅速吸引眼睛,令人印象深刻,一見難忘!

 

焦距(更準確應該為與主體距離)是控制透視變形的主要方法。距離太短,消失點太近,車輛變形嚴重,不能清晰完整展示車身。相反距離太長,消失點可能消失,跟隨着透視效果也完全消失,過猶不及。甚至消失點之所在,由車尾方向伸延變成車頭方向,造成視覺畸變, 車身看起來跟正常視覺透視效果相反,違反自然視覺的物理現象。與此同時,拍攝是二維空間的展示,這亦是拍攝立體物件的局限。在相片中加入適量的透視效果,可增強相片的立體感。避免因過度長鏡,造成單一線條(欠缺透視效果),相片欠缺深度(第三維),停留於平面的表述。

 

不控制透視變形及過度以距離控制變形,同樣得不到自然的視覺效果。所以找出一個均衡點(equilibrium)是十分重要。一般而言,拍雙層車要得出自然視覺效果,應以直路190-230mm(135mm系統,全片幅計算), 外彎(車輛往外轉)200-240mm及內彎(車輛往內轉)200-250mm為佳 (上述三項因應個別位置可能增加適當焦距 15-30mm)。 

 

看完這篇文,希望大家對拍攝巴士的基本技術因素有一定了解,知道光源,水平,背景,取景及焦距(距離)的重要性,它們如何影響一張相的整體水準。

Buscess 管理員會盡力維持資料庫之準確程度, 惟資料只供用家參考, 而且不構成任何攝影建議。
用家進行拍攝時仍需獨立思考, 注意自身安全, Buscess 不會為用家的損失和意外負上任何責任。